螺旋分迭机应用、研究综述杨海旺( 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1)摘要:本文通过大量资料收集和数据统计,分析了螺旋分选机在国内外的应用和发展阶段,并对三个阶段进行了深入研究。关键词:选煤;螺旋分选机;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F426.21;TD45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0155( 2015) 07—0053—011国内外螺旋分选机应用现状自1898年美国F· PARDEE首先发明了螺旋选矿机以后,1941年汉弗莱亦研制成螺旋分选机。随后苏联、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南非等国家相继研制或使用了各种各样不同型号与规格的螺旋分选机。作为粗煤泥分选设备,螺旋分选机在国...
螺旋分迭机应用、研究综述杨海旺( 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1)摘要:本文通过大量资料收集和数据统计,分析了螺旋分选机在国内外的应用和发展阶段,并对三个阶段进行了深入研究。关键词:选煤;螺旋分选机;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F426.21;TD45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0155( 2015) 070053011国内外螺旋分选机应用现状自1898年美国F PARDEE首先发明了螺旋选矿机以后,1941年汉弗莱亦研制成螺旋分选机。随后苏联、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南非等国家相继研制或使用了各种各样不同型号与规格的螺旋分选机。作为粗煤泥分选设备,螺旋分选机在国外选矿和选煤部门都得到了较广泛的使用。随着选煤业对粗煤泥分选回收的日益重视,各国均加大了对螺旋分选机的研发力度,从结构、外形等方面一步步的对螺旋分选机进行改善创新,型号也逐渐齐全,直径较大的螺旋分选机已经问世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目前用于选煤的螺旋分选机最大直径已有1000m m ,主要生产厂家有澳洲Roche和南非M U LTO TEC两大公司。澳洲Roche公司生产的直径1000m m LD系列螺旋分选机,干煤处理量为2I/头 h~5t/头 h;南非M UL-TO TEC公司生产的直径1000m m SX/M X系列螺旋分选机,干煤处理量为2.5t/头 h~3.5t/头 h。LD系列可能偏差:I=0.19( 1m m 一0.25m m ) ;SX/M X系列可能偏差:I=0.15~0.25( 1m m ~0.25m m ) 。从处理量和分选精度来看,国外的螺旋分选机已发展到很高水平。近些年来,国内的一些厂家从国外陆续引进了一批螺旋分选机,但在推广使用的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分选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产品灰分较高。分析其原因是与国内外的煤质差异紧密关联,国外煤炭可选性较易,而我国煤炭可选性普遍较难,国外的螺旋分选机的分选曲线不全部符合我国的煤质。因此我国的煤炭工作者必须研制开发出适合我国煤质特征的螺旋分选机。针对国内使用的螺旋分选机研究制造最先开始于1955年,后来才在各厂推广使用。1986年初,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分院开展煤用螺旋分选机的研制,寻求适合我国煤种的设备结构参数、工艺参数和合适的工艺流程。xL中750螺旋分选机在1988年我国选煤厂应用,1991年通过了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技术发展局的鉴定。从1988年5月XL中750螺旋分选机在我国率先应用于井陉一矿选煤厂后,接着中矿I型、M Lq) 650和SM Ldp900螺旋分选机亦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应用。收稿日期:20150429作者简介:杨海旺( 1978一) ,内蒙古赤峰人,高级工程师,现在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工作。总体来说,螺旋分选机在我国的粗煤泥分选已得到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由于螺旋分选机对细粒级( 一0.074m m ) 的降灰效果不是很好,随着我们国家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原煤中细粒含量不断增多,这部分细粒级物料对螺旋分选的最终产品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造成不能一次性得到合格产品,需与其他工艺联合使用,才可以做到预期的目标。而目前现场大都采取脱泥工艺与之相配套,但很多地方的脱泥工艺选择不合理,没有与其入洗煤质以及真实的情况相结合,造成既无法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又增加了工艺负担的后果。其次国内选煤业研制使用的直径650m m 、750ram 、900ram 螺旋分选机随着选煤厂型逐年加大,已经没办法满足实际生产要。这种情况下急需研制开发处理量较大的螺旋分选机来适应我国选煤的发展的新趋势。对新型螺旋分选机的基础要求是:既要具有较大的解决能力,又拥有非常良好的分选效果。2螺旋分选机理论研究进程螺旋选矿机的理论研究伴随着螺旋选矿机的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在这期间有很长一段的停滞期,但是总的来说是一直向前发展的,螺旋选矿理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螺旋选矿机问世至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一段时期是螺旋选矿机开始走向工业生产阶段,主要的研发者为美国、苏联。其理论研究也大多分布在在螺旋选矿机的结构参数,物料在螺旋中的受力情况等方面。学者对于螺旋选矿机的理论研究能够说是百家争鸣,各有观点。据K.B.索洛敏认为,矿物颗粒运动是重力、离心力和摩擦力作用所致。上述各力中,摩擦力和惯性离心力是决定矿物颗粒运动的主要力。但是苏联选矿设计研究院的一些工作人员对于作用力有另外的见解。他们都以为流体动力才是决定矿物颗粒运动的主要力,在循环时,惯性离心力和流体动压力对于矿物颗粒有极重要的影响。也有的人觉得,循环流的流体动压力不大,不能列入主要力之内。水流特性的研究此时也是方兴未艾。但是由于螺旋选矿机本身重量太大( 初期螺旋材料大多采用铸铁) ,处理量不够,又加上尖缩溜槽的问世,螺旋选矿机的发展一度停滞。第二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上世纪末,螺旋选矿重新再回到工业生产的舞台上。螺旋选矿机的复苏,主要归功于理论研究的发展。此阶段的理论发展注重螺旋流体的自身特征,( 下转第65页)53万方数据